张均倡 - 广东省名中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病分会常委等任职。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诊治肝病、胃肠病、恶性肿瘤、疑难杂症。

工作电话:

0755-32899199转8633


工作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梦海大道3099号

“三结合、三擅长”传承中医担大道


“三结合、三擅长”传承中医担大道------张均倡教授学术核心思想汇总

张均倡教授,从中医本科学习中医理论至今已30余年,曾师从湖北省中医大师王伯祥教授、跟师广东省名中医罗云坚教授,并在中医临床20年的基础上经考试纳入为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医名医培养项目”培养对象,又对中医经典、专病专著进行了系统研习,并积极参加名师的跟诊,中医基础理论造诣深厚,并能与临床相结合、吸取不同流派的思想和经验,博采众长,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专长或学术观,概括为 “三结合、三擅长” :

一、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擅长于肝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研究,有所成就。

自1985年中医本科毕业后,即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肝病脏象研究所(现国家肝病中心)师从湖北省中医大师王伯祥教授,深受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想的影响,深入探究中医肝病的脏象理论,积极致力于肝病的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十一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市级关于肝炎的课题研究,曾获1989年度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开发了中药制剂“肝丹丸”(批准文号:粤Z 20070106)、“肝康丸”(批准文号:粤Z 20070105),并荣获1999年度珠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攻读博士期间,参与设计了“龙牡壮骨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并荣获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强调心身与病证相结合、擅长于整体观调治患者,效验俱佳。

张均倡教授在临床的长期实践中发现,现代社会很多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以及感受肝病疫毒的患者饱受到社会的歧视等,使得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肝气郁结现象十分普遍。张均倡教授在临床上擅于将调理情志(药物与非药物)与病证治疗相结合,在临床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长于将疏肝理气之法(柴胡疏肝散之流)及心理疏导、气功导引等非药物手段用于临床之中,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深刻体会到中医整体观的价值,而这早于“社会-心理-生物”的现代医学模式数千年。

三、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有机结合,擅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微观辨证指标及中医诊治实质进行研讨,心得独到。

近年来受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的影响,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的微观辨证指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1、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取得了一定成绩。针对中医药治疗肝积(肝硬化)有效、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与循证医学依据的问题,近年来在肝积的证候(证候要素)与其不同层面的形态学病理改变(肝脏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具有不同的中医证侯表现,各证侯在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的出现有一定规律,我们通过对慢性肝炎、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动态过程进行观察,初步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中医证型中的“瘀血阻络”和证候要素中的“瘀”均呈现逐渐加重的状态; 

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证候要素与其Knodell组织学改变的分析具有相关性;

通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看到肝硬化的“逆转”效果,并能获得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美国著名肝病专家、中药“扶正化瘀片”抗肝纤维化治疗美国FDA二期临床研究负责人Hassannein 教授非常认可并感兴趣张均倡教授的学术观点,学术团队开展良好沟通与合作。

2、针对肝癌癌前病变预测因子这个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我们与美国Temple大学的Mark教授进行合作,探讨相关因子与中医体质、证候的相关性,并予相关的中医药干预,以期丰富中医“治未病”的相关理论。

图片1图片2
图片3

3、针对临床上中医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机理探讨方面尚未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的问题,张均倡教授团队与美国东北俄亥俄医科大学(NEUMED)的药学院副院长尤敏教授合作,用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信号通道机理对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目前已在美国实施双方共同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丹参对白藜芦醇调节酒精性脂肪肝SIRT1信号通路作用的影响”。

图片4图片5

四、重视中医流派传承,实践火神派“扶阳”理论,屡于临床疑难病证中见奇效。

近年来,众多中医名家推动中医理论各流派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这其中对“火神派”的思想倾注了更多关注,张均倡教授深受这种活跃的中医学术氛围的影响,对火神派的思想渊源及传承进行了探究,以“火神派”代表人物唐步祺的传人葛宪忠医生为师,研读医书(《易经》、《五运六气学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及火神派代表人物唐步祺晚年穷十五年之功撰成的《郑钦安医书阐释》等),并对其临床上善用“姜附桂之品”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尤其是在临床疑难病例的应用中屡见奇效:如重症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不明的持续高胆红素血症,肝胆手术后并发持续高胆红素血症等诸种临床疑难病,病情急、治疗难,加入中药治疗后屡见奇效。

图片6图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