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病分会常委等任职。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诊治肝病、胃肠病、恶性肿瘤、疑难杂症。
工作电话:
0755-23360206
工作地址: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医科(门诊4楼)
作为具有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跨学界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中西结合临床思维模式的复合型中医专家,张均倡教授应邀历时2年参与了由张伯礼院士牵头的、科技部与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相关的重大项目的调研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及行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2018 年“两院”大会后在探讨未来中医发展战略规划时,张均倡教授向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院士详细介绍了中医与生俱来的大数据、信息化属性及技术特点,即中医的发生发展是基于大数据、系统论的整体观经过长时间、丰富的临床数据不断积累、完善而来,与西医的发生发展基于还原论而来在认识论、方法论上有所不同,这将有利于中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未来获得大好的发展机遇。听后他说,今天我对中医又有了新的认识,大数据时代将会给中医药带来历史性的大发展。他还语重心长地提到:目前我国西医正在借用系统生物学的思维(类似中医的整体观)研究人体及疾病,而西方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已经开始与系统生物学家一起借助信息技术将其打造成数字生物学,我也打算将我的研究生布局在这个方向上。显然,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在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中医的思维方式将在未来大健康领域取得一定的主导地位或者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这种作用与角色一定也需要与西医取长补短、兼容并蓄。面向大数据时代,张均倡正在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医诊断装备(如四诊仪器等)的创新迭代,力争使中医诊疗装备的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图1 2018 年6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均倡与刘德培院士(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刘保延(左)等一起探讨未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
图2 2018 年12 月应邀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参加第二届未来中医药论坛暨2018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战略研讨会及相关调研工作,与张伯礼院士在一起